萬載縣博物館(湘鄂贛革命紀念館)2022年度工作公告公示
2022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湘鄂贛革命紀念館以立足服務群眾、加強文物保護、弘揚紅色文化、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示范作用為己任,按照年初既定目標,全館上下勠力同心,奮力拼搏,扎實開展業(yè)務工作,館內各項事業(y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現(xiàn)將一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讓革命文物“活”起來。
1.申報創(chuàng)建江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
2022年,省文物局下發(fā)《江西省文物局關于開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創(chuàng)建工作的通知》(贛文物局字〔2022〕7號),通過積極申報,8月9日,萬載縣被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確定為江西省首批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創(chuàng)建單位,目前已編制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實施方案,啟動創(chuàng)建工作。
2.獲評全省革命文物保護運用優(yōu)秀案例
2022年6月24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下發(fā)《關于開展全省革命文物保護運用優(yōu)秀案例評選推介工作的通知》,我館積極申報。10月21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下發(fā)《關于開展全省革命文物保護運用優(yōu)秀案例評選推介工作的通知》(贛文旅革字〔2022〕3號),我館上報案例《發(fā)揮紅色資源優(yōu)勢 打造新時代紅色教育模式—萬載縣湘鄂贛革命紀念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模式》獲評全省十佳革命文物保護運用優(yōu)秀案例。
3.持續(xù)推進省、市紅色非遺項目的申報工作。
2021年12月,縣人民政府公布“湘鄂贛蘇區(qū)紅色故事”、“湘鄂贛蘇區(qū)紅色歌謠”為我縣第七批縣級非遺。在此基礎上,我館持續(xù)推進紅色非遺申報工作,于2022年4月2日,“湘鄂贛蘇區(qū)紅色故事”、“湘鄂贛蘇區(qū)紅色歌謠”成功申報為第八批市級紅色非遺。目前正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
4.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評審工作。
今年我縣啟動了縣保單位申報評審工作,將縣域內獨具特色或具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遴選和推出,為做好文物級別提升,為市級、省級、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提供儲備資源,為提高全縣文物保護管理水平,加大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力度奠定基礎。
5.扎實做好我縣各文物點保護利用工程項目。
一是國保“三防”項目。仙源國保“三防”項目將有效地提升我縣國保單位文物安全防范力度,進一步推進全縣文物安全工作不斷向現(xiàn)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發(fā)展。目前,湘鄂贛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舊址防雷工程已完成,消防項目正在實施,安防項目正在招投標。
二是國保環(huán)境整治工程。為改善舊址周邊環(huán)境,5月份,我館啟動了仙源國保舊址周邊環(huán)境整治項目,整治內容包括規(guī)范文保單位標示標牌,環(huán)境衛(wèi)生,地面平整,雜草清除、雜物清理、綠化等項目,目前項目已完成,舊址周邊環(huán)境品質大大提升。
三是做好項目儲備工作。為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更好地對文物進行保護利用,我館積極做好項目儲備工作,目前湘鄂贛省軍區(qū)政治部舊址維修方案及申請已上報市文旅局。
6.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革命文物日常保護管理。
一是定期組織安全檢查,提升舊址管理水平。
我館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將安全排查、隱患整改貫穿始終,步步緊扣,毫不放松。2022年,先后開展了實地檢查11次,檢查文物建筑25處,包括5處國保、5處省保、9處市縣保,對檢查出的安全隱患梳理出隱患清單,發(fā)現(xiàn)文物消防安全隱患和問題28項,及時督促整改安全隱患28項,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及時整改到位。同時聘請了專職的舊址管理員對五處國保單位進行日常管理,明確舊址管理員職責。
二是開展消防安全培訓,完備消防設施設備
為進一步夯實我縣文保單位火災防控基礎,有力增強文保單位抵御火災的能力,6月27日上午,我館聯(lián)合萬載縣消防救援大隊開展消防安全演練培訓,全體干職工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址管理員參訓。7月18日,對縣域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部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安全大排查,并對部分即將過期的滅火器進行了更換。同時懸掛了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公示牌,強化責任到人,讓文物安全工作自覺接受社會監(jiān)督。
二、深入開展主題宣教活動,讓紅色精神永傳承。
1.立足現(xiàn)有場館,積極主動作為
2022年,我館共接待游客29.028萬人次,開展教育活動69次,提供免費講解410余場,充分發(fā)揮紀念館紅色教育功能。為更好地對廣大參觀人員提供講解服務,進行紅色引領,我館針對不同的講解對象,編寫了專家講解詞、游客講解詞、青少年講解詞,讓人們在參觀的同時了解革命歷史,感受革命歷程,感悟革命精神。
2.利用舊址舊居,延伸宣教服務。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革命舊址教育功能,加強對舊址舊居的活化利用,我館對縣城毛澤東同志舊居、萬載古城紅色文化展館開展環(huán)境整治、改陳布展。9月30日,舉行了縣城毛澤東同志舊居、萬載古城紅色文化展館全面對外免費開放揭牌儀式,將縣城毛澤東同志舊居、萬載古城紅色文化展館納入免費開放,為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紅色研學增磚添瓦。在這些紅色場館,先后開展了“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紅色宣講、“紅色故事會”“紅色經(jīng)典誦讀”等活動。截止目前我縣此類黨性教育基地、紅色紀念場館共十余處。
3.開展館校合作、注重對外交流
我館與我縣各學校建立了長效機制,簽訂了館校共建協(xié)議,加強青少年學生紅色引領。一是先后開展了“開學第一課,紅色文化進課堂”、“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清明祭英烈、“紀念九·一八,弘揚愛國主義”“喜迎二十大,童聲贊中國——致敬時代英雄人物”等主題教育活動;二是開展線下實地打卡:組織全縣中小學生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文化展館,強化學生的實踐體驗,結合“紅色走讀”“尋訪紅色地標”等系列主題活動,讓學生們對紅色歷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深受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認可。2022年5月13日,共青團江西省委、江西省少工委下發(fā)《共青團江西省委 江西省少工委關于公布江西省首批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名單的通知》(贛青聯(lián)發(fā)[2022]21號)湘鄂贛革命紀念館被命名為首批“江西省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4.拓寬宣傳載體,提升對外形象。
我館長期通過官方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定期推出紅色故事、資訊、展覽等。今年以來,我館于微信公眾號推出臨時展覽《江西省革命文物保護條例》普法課程圖片展,并在五一、“6·18”國際博物館日、端午等節(jié)日、中秋節(jié)、九·一八紀念日、國慶節(jié)等重要節(jié)假日中進行網(wǎng)絡宣傳。館內工作獲得上級的高度認可,多次登上學習強國、江西文旅等媒體。
5.開展紅色研學,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今年我縣將“深化紅色名村建設、開展紅色研學、助力鄉(xiāng)村振興”作為縣委書記黨建領題項目,按照工作安排,我館與縣委黨校、縣史志辦到我縣各紅色名村開展“深化紅色名村建設、紅色研學助力鄉(xiāng)村振興”調研,整合紅色資源,挖掘紅色故事,編寫紅色教材。同時依托仙源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舊址,將參觀、餐飲、住宿、研學、體驗等融為一體,建設一批喜聞樂見的紅色“經(jīng)典研學”項目,大力打造湘鄂贛革命紀念館紅色研學基地和“中共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紅色研學品牌。僅兩個月就吸引了近3萬學生開展研學,為推動紅色教育和紅色旅游產(chǎn)業(yè)注入了強大活力。
三、多措并舉開展人才培養(yǎng),讓隊伍建設更優(yōu)化。
1.充實館內力量,增加人員配置。
館里在崗9人,負責承擔館內和館外文物保護、管理、展示、研究和全縣范圍內考古發(fā)掘等工作,全縣有375處不可移動文物,大多地處偏遠山區(qū),點多路遠,日常保護管理困難。面對專業(yè)領域人員不足,人才斷檔、缺失的現(xiàn)狀,我館積極向上申請,2022年6月27日,中共萬載縣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下發(fā)《關于在萬載縣文廣新旅局內設機構掛牌及增加下屬事業(yè)單位編制的通知》(萬編辦發(fā)[2022]11號),增加萬載縣博物館(萬載縣湘鄂贛革命紀念館、萬載縣文物保護所)全撥事業(yè)編制3名。
2.深入開展培訓,優(yōu)化隊伍建設。
針對優(yōu)秀青年人才,我館與我縣多部門聯(lián)合,舉辦全縣紅色講解員大賽,選拔優(yōu)秀講解人才,來自全縣各直屬機關及鄉(xiāng)鎮(zhèn)的200多名選手報名參賽,為我縣講解隊伍注入新鮮血液,為成立一支業(yè)務能力強、專業(yè)知識精,處處能講、人人會講的專業(yè)講解員隊伍打好基礎。8月14日至17日,我館聯(lián)合舉辦了萬載縣紅色名村講解員培訓,培育和鍛造一支政治意識強、專業(yè)素質高、職業(yè)修養(yǎng)好、業(yè)務能力硬的紅色名村講解員隊伍,為助力我縣紅色名村建設,更好地宣傳我縣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擴大我縣紅色名村建設影響力和美譽度增磚添瓦。
針對廣大青少年,2月份,我館聯(lián)合萬載縣烈士館、萬載縣向日葵藝術培訓學校,面向我縣青少年兒童開展了“紀念館講解員大賽”,不僅增強了青少年的愛國情感,還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小小講解員”隊伍。10月份,還先后舉辦了“喜迎二十大,爭做好隊員——紅領巾講解員走進湘鄂贛”“星星少年——走進湘鄂贛,紅色故事我來講”等主題教育活動,對“小小講解員”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9月3日,“喜迎二十大,文物映初心”第三屆湘贛邊革命文物講解大賽總決賽在瀏陽市蒼坊旅游區(qū)紅色劇場舉行。來自湘贛邊的24位選手(分為成人組和少兒組)依托當?shù)刂匾母锩f址、故居、書信等革命文物,生動講述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其中,萬載縣湘鄂贛革命紀念館段嘉怡榮獲少兒組二等獎。
一、存在的問題:
1.部分革命文物因為缺乏資金,在安全防護、資金維修和設備配備方面不夠齊全,大量的縣保和未定級文物由于年久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損毀。“三防”(防火、防盜、防雷)措施嚴重不足,文物日常保養(yǎng)維護和搶險加固工作無法得到保障。
2.文物安全的治理水平還有待提升。未定級的革命文物布點多,范圍廣,除5處國保及市保縣城毛澤東舊居的管理員外,全縣其他文物點管理員均為義務,沒有報酬,日常保護和管理有些形同虛設,壓力巨大。
二、下一步工作:
1.持續(xù)跟進文物保護工程。國保方面,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舊址安防工程正在招投標,下一步跟進國保安防項目的實施;省保方面,今年,湘鄂贛省軍區(qū)政治部舊址維修方案及申請已上報市文旅局,將持續(xù)跟進,下一步將做好城坑湘鄂贛邊特委舊址的維修方案及項目申報工作;市縣保方面,將持續(xù)跟進中共萬載縣委舊址、萬載縣蘇維埃政府舊址、萬載縣第一次黨代會舊址、萬載縣第一次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舊址4處縣保的維修請示工作。
2.做好文物級別提升。今年,我縣開展了第三批縣保申報工作,為市級、省級、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提供儲備資源。下一步將開展國保申報工作與市保、省保的升級工作。
3.加強館校共建、館企合作。為持續(xù)加強廣大青少年紅色引領,我館將繼續(xù)深化館校共建,開展送展進校園、紅色故事講座、小小講解員等活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蘇區(qū)精神。同時與萬載古城、三興恒暉農(nóng)業(yè)景區(qū)開展館企合作,將紅色文化、紅色基因融入景區(qū),擴大紅色宣傳面。
4.啟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創(chuàng)建工作。
5.博物館革命文物數(shù)字化建設。將啟動博物館革命文物數(shù)字化建設,以“科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模式,讓革命文物“活”起來。
6.建設文物安全監(jiān)管平臺。將推進文物安全監(jiān)管平臺建設工作,加大文物安全保護力度。
- 上一篇:我館鎮(zhèn)館之寶在“贛地寶藏”成功展出 [2023-01-29]
- 下一篇:一場對扭轉湘鄂贛蘇區(qū)緊張局勢起了重大的作用的戰(zhàn)斗 [2022-12-09]